北京农学院学报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研究报告_生物科学·资源环境

  • 小热休克蛋白HSP17.4与过氧化氢酶2互作调控其酶活性

    雷明娜;李晶;

    【目的】为探究拟南芥小热休克蛋白HSP17.4与过氧化氢酶2的关系。【方法】构建带有组氨酸标签的小热休克蛋白HSP17.4的原核蛋白表达载体,将小热休克蛋白HSP17.4与过氧化氢酶2的重组蛋白诱导表达后进行体外免疫共沉淀试验,并利用过氧化氢酶活性试剂盒检测过氧化氢酶活力。【结果】成功构建了带有组氨酸标签的小热休克蛋白HSP17.4的蛋白表达载体,并通过体外免疫共沉淀试验发现带有组氨酸标签的小热休克蛋白HSP17.4能够将无纯化标签的过氧化氢酶2成功纯化出来,过氧化氢酶活性检测表明小热休克蛋白HSP17.4可以显著增强过氧化氢酶2活性。【结论】本研究证明小热休克蛋白HSP17.4与过氧化氢酶2存在相互作用,并且小热休克蛋白HSP17.4激活过氧化氢酶2酶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小热休克蛋白HSP17.4通过调控过氧化氢酶2参与非生物胁迫响应奠定基础。

    2023年01期 v.38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96 ] |[引用频次:3 ]
  • pH对解淀粉芽胞杆菌TR2生长和在土壤中定殖的影响

    艾孜买提·阿不力孜;王旭东;贾绍雷;蔡露;高坦坦;赵晓燕;

    【目的】为了明确解淀粉芽胞杆菌TR2菌株在不同pH值土壤中的定殖能力及运动性、生物膜形成等相关的影响。【方法】采用平板计数法、结晶紫染色法、运动性平板法等研究不同pH条件对菌株的生长速度、趋化性、生物膜形成、涌动性及在土壤中的定殖能力。【结果】解淀粉芽胞杆菌TR2菌株适合生长和定殖的pH值范围为pH5~10,其中最适pH为7~8,且在pH为7~8的环境中,菌株有较好的涌动性运动能力。解淀粉芽孢杆菌TR2在pH7的中性环境中向不同pH环境的趋向中,向pH 8的趋向最为明显。解淀粉芽孢杆菌TR2在pH8~9形成良好复杂的生物膜,在pH8的土壤中的定殖能力好于其他处理。【结论】中性或弱碱性土壤更利于解淀粉芽胞杆菌TR2菌株的生长与定殖,为解淀粉芽胞杆菌TR2菌株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2023年01期 v.38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48 ] |[引用频次:8 ]
  • 耐高氨氮的水生产碱菌BJ17的筛选和脱氮特性

    李晨晨;靳静晨;郑燕英;高雅娟;高宇轩;张国伟;胡凌康;杨永宇;张闻天;张利军;靳永胜;

    【目的】筛选出能够耐高氨氮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株,并研究菌株的脱氮特性和污水脱氮应用潜力。【方法】从渗滤液中富集筛选出耐高氨氮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株;筛选菌株在不同初始氨氮质量浓度、碳源、碳氮比、pH条件下的最适脱氮条件,探究该菌株的脱氮特性和应用潜力。【结果】筛选出一株耐高氨氮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株BJ17;经过形态学、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确定菌株BJ17为水生产碱菌Alcaligenes aquatilis;该菌株最适脱氮条件为初始氨氮质量浓度为1 000 mg/L、碳源为柠檬酸三钠、碳氮比为8、pH9,其氨氮去除率为90.92%,总氮去除率为83.4%。检测到菌株的氨单加氧酶、羟胺氧化酶、硝酸盐还原酶和亚硝酸盐还原酶活性。在实际污水处理中,9 h将市政污水的氨氮全部去除;在垃圾渗滤液脱氮试验中,添加柠檬酸三钠,216 h可将含量4 758.06 mg/L的氨氮去除61.38%。【结论】菌株BJ17是一株能耐高氨氮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作用菌株,且在高氨氮污水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23年01期 v.38 1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196 ] |[引用频次:1 ]
  • 叶片保存方法对RT-PCR检测草莓轻型黄边病毒的影响

    张家兴;李杨;白莹雪;许虹;李威威;严滕;尚巧霞;

    【目的】探究通过RT-PCR检测草莓轻型黄边病毒最好的叶片保存方法。【方法】经自然风干法、硅胶干燥法以及氧化钙干燥法保存后,采用RNA小量提取试剂盒法提取被病毒侵染草莓叶片总RNA,利用Thermo NanoDrop 2000测定核酸质量浓度和质量并使用RT-PCR方法对SMYEV进行检测。【结果】经氧化钙干燥保存后可提取高质量的RNA,30 d后仍可通过RT-PCR获得扩增产物。【结论】氧化钙干燥保存效果最好,操作简单,成本低,可广泛应用于大量草莓叶片样本的长距离运输,提高草莓病毒检测效率,为草莓无毒栽培提供保障。

    2023年01期 v.38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下载次数:228 ] |[引用频次:1 ]

研究报告_园艺

  • 6个水培青梗菜种质资源矿质元素和氨基酸含量分析

    朱裕徳;江晓尧;蒋涛;蔡顺亮;韩莹琰;

    【目的】分析6种水培青梗菜的矿质元素和氨基酸,为水培青梗菜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和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6种水培青梗菜的9种矿质元素和17种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6种水培青梗菜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和氨基酸且各水培青梗菜之间的矿质元素和氨基酸含量差异较大。常量元素方面,镁元素含量的波动特别小,为126.10~134.83 mg/kg,钾元素含量的波动特别大,为517.73~1138.00 mg/kg。微量元素方面,6种水培青梗菜元素含量较高的为锰元素,在0.79~3.52 mg/kg,含量最少的为铜元素,在0.16~0.28 mg/kg。6种水培青梗菜的氨基酸含量丰富,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氨基酸总含量比例在47.64%~51.11%,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比例在0.80~1.00,基本符合FAO/WHO关于理想蛋白质的要求。【结论】6种水培青梗菜的氨基酸种类及矿质元素含量丰富,是人体补充矿质元素和平衡氨基酸营养的优质食物源,可在品种选育、营养功能评价、食品和保健品方面进行开发和应用。

    2023年01期 v.38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90 ] |[引用频次:2 ]
  • 高品质鲜食番茄品种比较

    连丽强;李静;任桐桐;赵文超;杨瑞;黄煌;王绍辉;孙路路;

    【目的】为筛选出适合北京地区无土栽培模式种植并推广的高品质鲜食番茄品种。【方法】以主栽鲜食番茄品种普罗旺斯为对照品种,对无土栽培模式下8个鲜食番茄品种植株的田间长势、抗病性进行观察评价,同时对8个品种番茄果实的果色、果形指数、单果质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和番茄红素含量等外观、风味和营养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京番701、瑞粉882植株长势较旺,京番701、瑞粉882、京采6号田间较抗病毒病,京番309、京采6号果实转色较早;各品种果形指数都在0.77~0.87之间,为近圆形,属于较优果形;京番701和瑞粉882果实为大果,其余品种为中小果。京番309、瑞粉882、京采6号果实硬度较低;甜脆脆、原味1号、京番308、京番30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甜脆脆、京番701、京番308可溶性糖含量较高;普罗旺斯、京采6号、瑞粉882可滴定酸含量较低;普罗旺斯、京番308和京采6号糖酸比较高;京番309、京番701、原味1号维生素C含量较高;瑞粉882、甜脆脆、原味1号番茄红素含量较高。依据各指标在鲜食番茄品种比较中的重要程度不同赋予不同的权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各品种均比对照品种普罗旺斯综合评分高,甜脆脆综合评价最优,其次为京番308和原味1号。【结论】本栽培条件下甜脆脆、京番308和原味1号为更适合的高品质鲜食番茄品种,可供鲜食或观光采摘使用。

    2023年01期 v.38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550 ] |[引用频次:10 ]
  • FaPYL2在草莓果实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李嘉靖;赵志慧;黄富立;陈雪雪;黄芸;郭家选;高凡;沈元月;

    【目的】为了验证脱落酸候选受体FaPYL2在草莓果实成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八倍体‘蒙特瑞’草莓(Fragaria×ananassa cv.‘Monterey’)果实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农杆菌介导法瞬时果实侵染、亚细胞定位及等温滴定量热仪试验对FaPYL2进行功能鉴定。【结果】FaPYL2基因的表达随着草莓果实成熟而增加,并在片红期达到峰值。过表达FaPYL2基因促进果实成熟,增加花色苷和可溶性固形物积累,降低果实硬度,而沉默FaPYL2基因结果相反。另外,定位于细胞质中的FaPYL2直接与脱落酸结合,解离常数为67.56μmol/L,符合受体结合特性。【结论】FaPYL2作为一个潜在的脱落酸受体,正调控草莓果实的成熟。

    2023年01期 v.38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197 ] |[引用频次:1 ]

研究报告_畜牧·动物医学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q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刘洪蕾;程如楠;李磊;甄思慧;王瑜;武周慧;王少华;王真;

    【目的】为了建立一种快速、准确、可靠的畜产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保守序列设计并筛选出一对特异性引物,经过反应体系及程序优化,建立染料法qPCR检测方法,并使用临床样品评价该检测方法的效果。【结果】建立的qPCR方法特异性较好,扩增,对纯培养细菌的检测限可达到10~2 CFU/mL,检测方法变异系数小,稳定性高;对生猪肉和牛奶人工污染模型中的检测限为10~3 CFU/mL,比普通PCR灵敏度高10倍。使用qPCR分别对50份牛奶样品和生猪肉样品检测,阳性率均为2.00%,与普通PCR方法验证结果一致。【结论】成功建立一种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稳定性良好的绝对定量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可以用于临床样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检测。

    2023年01期 v.38 4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554 ] |[引用频次:2 ]
  • 中药提取物对皮肤癣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及其机制

    胡梦婷;杨佐君;段慧琴;

    【目的】通过皮肤癣菌体外抑制试验,从12种中药中筛选出抗真菌中药并观察用药后须癣毛癣菌的形态学变化。【方法】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中药提取物对2种皮肤癣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凤仙花醇提取物作用前后须癣毛癣菌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凤仙花醇提物对须癣毛癣菌及石膏样小孢子菌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5.625和31.250 mg/mL;其水提取物对须癣毛癣菌及石膏样小孢子菌最小抑菌浓度均为31.250 mg/mL;凤仙花醇提取物作用于须癣毛癣菌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菌丝变得弯曲粗糙,多处出现断裂且分隔不明显;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菌丝表面粗糙有大小不等的凹陷,菌丝顶端和局部出现膨大且有不规则分支,甚至出现剥脱,畸形,几乎丧失菌丝原本形态;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菌丝变得皱缩,双层细胞壁结构不完整,细胞膜不连续,细胞器也变得不清晰,可见不规则的不明小体且细胞外出现许多高电子致密颗粒。【结论】凤仙花水提物和醇提物对须癣毛癣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均具有显著的体外抑菌活性,且醇提物强于水提物;凤仙花醇提物抑制须癣毛癣菌生长,其机制可能与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完整性有关,可为临床治疗皮肤癣菌病的药物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2023年01期 v.38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593 ] |[引用频次:8 ]
  • 木香薷挥发油对金黄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

    郄帅;徐媛媛;白媛媛;刘印佳;田晔林;杨柳;刘晓晔;董虹;

    【目的】旨在开发天然植物木香薷植株的药用价值,为木香薷挥发油的抗菌机制研究及替抗产品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木香薷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木香薷挥发油的主要活性成分,琼脂扩散法检测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小鼠伤口模型进行为期7 d的治疗,对伤口皮肤组织进行HE染色,评价其抗炎作用。【结果】从木香薷植株中提取木香薷挥发油的平均得率为0.146%,其主要活性成分分别为邻伞花烃、对伞花烃、苯乙酮、环己基乙酸、芳樟醇、萜品烯、β-石竹烯、α-石竹烯和石竹素等9种;木香薷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平均直径为0.992 cm;对小鼠伤口治疗,其愈合率达到95%,伤口皮肤组织呈现出较低的炎性细胞浸润、充血和水肿程度。【结论】木香薷挥发油主要由环己基乙酸、β-石竹烯及伞花烃等9种成分组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创口感染具有一定的抑菌抗炎作用。

    2023年01期 v.38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354 ] |[引用频次:1 ]
  • 酵母细胞壁多糖对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雏鸡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周爽;王占琪;石雨彤;白宏雨;王诗琪;石梦云;安健;张建军;

    【目的】旨在评价酵母细胞壁多糖对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雏鸡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日龄健康雏鸡180只,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雏鸡基础日粮+不攻虫)、阳性对照组(雏鸡基础日粮+攻虫)、酵母细胞壁多糖低剂量组(雏鸡基础日粮+酵母细胞壁多糖500mg/kg+攻虫)、酵母细胞壁多糖中剂量组(雏鸡基础日粮+酵母细胞壁多糖750mg/kg+攻虫)和酵母细胞壁多糖高剂量组(雏鸡基础日粮+酵母细胞壁多糖1 000mg/kg+攻虫)。14日龄时,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雏鸡经口感染5 000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分别于21日龄和28日龄时,心脏采血后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过氧化氢酶活性、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的含量。于28日龄时摘取各组盲肠并石蜡包埋,切片后HE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盲肠的病理变化。【结果】与阳性对照组相比,酵母细胞壁多糖可以缓解柔嫩艾美耳球虫引起的盲肠病变,还可以显著提高同日龄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雏鸡血清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且呈现一定正相关;显著降低其血清中丙二醛含量(P<0.05),且呈现一定负相关。【结论】酵母细胞壁多糖可通过提高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雏鸡的抗氧化能力而减轻柔嫩艾美耳球虫对雏鸡肠道损伤,以基础日粮中1 000mg/kg酵母细胞壁多糖为最适添加剂量。

    2023年01期 v.38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152 ] |[引用频次:4 ]
  • 鼠伤寒沙门菌免疫磁珠的构建及应用效果评价

    李享;李磊;肖爽;左润楠;王真;

    【目的】制备鼠伤寒沙门菌高免血清并纯化抗体,构建免疫磁珠,进行吸附效果评价,为建立鼠伤寒沙门菌快速检测方法奠定基础。【方法】利用试验兔制备高免血清,检测效价后纯化提取IgG抗体,纯化后的抗体采用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方法与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偶联,制备出鼠伤寒沙门菌免疫磁珠。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通过免疫磁珠对样品中的鼠伤寒沙门菌进行富集分离,将鼠伤寒沙门菌捕获到磁珠表面,达到检测鼠伤寒沙门菌的目的。【结果】制备出的血清效价达1∶51 200,纯化后的抗体特异性强,仅与鼠伤寒沙门菌有凝集反应,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均无凝集反应;制备的免疫磁珠能够富集奶样样品、肉样样品与蛋黄样品中的鼠伤寒沙门菌,灵敏度为10~(1)CFU/mL。【结论】该研究制备的鼠伤寒沙门菌免疫磁珠,能够有效富集各种样品基质中的鼠伤寒沙门菌,有望用于鼠伤寒沙门菌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2023年01期 v.38 72-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280 ] |[引用频次:1 ]

研究报告_风景园林

  • ‘白天堂’百合原生质体的分离纯化与培养

    李炆岱;张琪;王英姿;刘思泱;赵祥云;王文和;

    【目的】探究百合原生质体分离纯化和培养条件,为百合原生质体融合、再生体系建立、转基因育种等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白天堂’百合无菌苗叶片为材料,采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和离析酶组合分离原生质体,采取单因素试验法,对影响原生质体的制备及再生条件的主要因素即渗透压、酶解组合、细胞筛和酶解时间进行筛选与优化。【结果】以百合无菌苗叶片在1.0%纤维素酶+0.5%离析酶+0.1%果胶酶+0.6 mol/L甘露醇+10.0 mmol/L CaCl_2·2H_2O+20.0 mmol/L MES+20.0 mmol/L KCl混合酶解液为最优条件,25℃,25 r/min, pH为5.6黑暗酶解6 h;孔径75μm细胞筛过滤,600 r/min离心5 min收集细胞,原生质体产量可达6.4×10~5个/mL,原生质体活力为78.0%;将纯化后密度为1×10~5个/mL的原生质体溶液接种在葡萄糖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可以存活,并生长产生细胞壁,但没有启动细胞分裂和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结论】初步建立‘白天堂’百合的高效原生质体分离与纯化体系,为对原生质体进一步操作研究奠定基础。

    2023年01期 v.38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619 ] |[引用频次:4 ]
  • 玉渊潭公园‘关山’樱叶片营养诊断

    邹迎新;赵爽;王晓琪;刘珍;孙霏霏;

    【目的】提高北京地区‘关山’樱(Prunus serrulata‘Sekiyama’)的营养与健康管理水平。【方法】以玉渊潭公园树龄10~20年‘关山’樱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营养诊断法和概率分级法对叶片营养元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花芽分化期‘关山’樱健康组和非健康组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差异显著,非健康组N、P、Fe配比失衡,N、Fe元素含量及Fe/N、Fe/P比例关系存在明显差异。运用营养诊断施肥法得出‘关山’樱对N元素需求强烈,需肥顺序为N>P>K>Mn>Mg>Ca>Fe。应用概率分级法划分出‘关山’樱叶片营养含量适宜范围:N为11.38~12.34 g/kg; P为1.38~1.48 g/kg; K为7.00~7.48 g/kg; Ca为18.78~20.04 g/kg; Mg为3.33~3.76 g/kg; Fe为125.54~134.61 mg/kg; Mn为49.08~54.40 mg/kg。【结论】将营养诊断施肥法和概率分级法相结合,可为玉渊潭‘关山’樱在花芽分化阶段的营养诊断及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2023年01期 v.38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113 ] |[引用频次:2 ]

研究报告_食品科学

  • 发酵葡萄籽粕冻干粉工艺优化及产品开发

    周雨琪;张红星;杨竹娘;金君华;刘慧;谢远红;

    【目的】优化葡萄籽粕发酵液冻干保护剂配方,以发酵葡萄籽冻干粉为原料开发乳酸菌发酵葡萄籽功能性含片,为葡萄酒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基础。【方法】以葡萄籽粕发酵液为原料,经单因素试验筛选冻干保护剂基质与保护剂因子,以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佳冻干保护剂配方,制备发酵葡萄籽粕冻干粉。在此基础上,以发酵葡萄籽粕冻干粉为主要原料,通过模糊映射评价矩阵进行感官评价,优化并建立发酵葡萄籽粕咀嚼片最佳配方。【结果】葡萄籽粕发酵液冻干保护剂配方为:脱脂乳粉5%,山梨醇1.5%,聚葡萄糖2%,海藻糖3%,与发酵液比例为1∶1,乳酸菌冻干保护率为84.5%,发酵葡萄籽粕冻干粉的水分活度为0.028±0.002。发酵葡萄籽粕咀嚼片的最优配方为:发酵葡萄籽粕冻干粉添加量30%,赤藓糖醇添加量为20%、微晶纤维素添加量为20%、麦芽糊精添加量为17.5%、葡萄果粉添加量为10%、柠檬酸添加量为1.5%、硬质酸镁添加量为1%,产品感官评分为83.7,水分活度为0.119±0.002,乳酸菌活菌数为2.02×10~7 CFU/g,其他理化指标均符合要求。【结论】筛选和优化的冻干保护剂可有效保持发酵葡萄籽粕冻干粉中乳酸菌的活菌数,开发出的发酵葡萄籽粕咀嚼片感官品质良好,水分活度较低。

    2023年01期 v.38 8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551 ] |[引用频次:0 ]
  • 溶剂浸取法提取文冠果油的工艺优化

    吕思妍;马挺军;

    【目的】通过溶剂浸取法提取文冠果油并优化提取工艺,提高文冠果油的得率。【方法】以提取率为因变量,在无水乙醇、正己烷、环己烷、石油醚、乙醚及二氯甲烷之中选择提取效果最佳的浸取剂;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液料比、浸取时间、浸取温度三个变量对文冠果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试验选取环己烷为最适合的浸取剂;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优化。在液料比为4∶1,浸取时间为3.0 h,浸取温度为70℃时,提取率达到最大值为30.02%。【结论】优化溶剂浸取法提取文冠果油的工艺,为文冠果油的工业提取提供依据。

    2023年01期 v.38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452 ] |[引用频次:6 ]
  • 响应面法优化植物乳杆菌V02冻干保护剂研究

    夏凡;刘东明;程思琦;王新宇;马逢伯;刘敏;易欣欣;高秀芝;

    【目的】利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的研究方法,旨在使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得到植物乳杆菌V02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菌粉。【方法】以植物乳杆菌V02为试验菌种,冻干存活率为衡量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不同保护剂的种类及质量分数进行筛选和复配,得到优化后的复配保护剂质量分数配比,最后进行验证试验。【结果】当选用质量分数分别为12.23%的脱脂乳粉,9.00%的麦芽糊精和6.50%的D-海藻糖时,复配保护剂对植物乳杆菌V02的冻干保护率可达到99.88%,相比空白组的冻干存活率提高了90.51%。【结论】经响应面优化后的植物乳杆菌V02保护剂配方可有效保护菌体在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的菌体存活,此配方对于植物乳杆菌V02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2023年01期 v.38 10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765 ] |[引用频次:5 ]

研究报告_实验技术

  • 10批金银花有效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刘莹;赵雅芬;朴美憬;李焕荣;傅业全;李佳;王建舫;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金银花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梯度洗脱方法,对金银花75%甲醇提取液中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芦丁和木犀草苷8种成分的含量进行研究。【结果】8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R~2>0.999 0);平均回收率为98.98%~102.84%(n=6);相对标准偏差为0.90%~4.11%。10批金银花样品均表现为绿原酸含量最高,含量为26.93~31.90 mg/g,且8种成分含量的RSD均符合标准。【结论】该方法简单稳定,适合金银花中有效成分的定量测定。

    2023年01期 v.38 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960 ] |[引用频次:7 ]
  •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金银花指纹图谱研究

    张芸苒;刘莹;陈可艺;李焕荣;周双海;王建舫;

    【目的】旨在建立金银花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不同批次的金银花样品检测。【方法】色谱条件:YMC-Pack ODS-A C_(18)(150 mm×4.6 mm, 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6%乙酸(0~30 min, 92%~72%)和乙腈(0~30 min, 8%~28%),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30 nm;流速1.0 mL/min;色谱柱温度25℃。方法学考察合格后,检测14批金银花样品,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建立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用SPSS 20.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建立金银花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14批金银花样品的相似度在0.971~1.000之间,共标定出11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指认其中的8个,分别为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和木犀草苷。14批金银花共有峰峰面积占总峰面积的平均值为96.31%,RSD为0.47%。聚类分析将14批金银花样品分为4个,但主成分分析后缩减为3个,其中主成分1包括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和2个未知成分,主成分2仅包括1个未知成分,主成分3则包括芦丁和木犀草苷。【结论】该方法快速可靠,稳定性和重复性好,可用于金银花的质量控制检测。

    2023年01期 v.38 11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585 ] |[引用频次: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