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农学院学报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生物学

  • 大豆品种北农103矮秆基因定位和候选基因克隆

    唐铮灏;刘洁;陈巧;谢皓;

    【目的】对北农103的矮秆基因进行定位和克隆,为研究和利用北农103及其矮秆基因奠定基础。【方法】以矮秆品种北农103与高秆品种海系13杂交构建的F_5代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利用性状混池重测序技术结合分子标记分析,对源于北农103的矮秆基因进行定位,根据定位区间的基因注释信息,预测候选基因,并在双亲间克隆分析候选基因的序列变异信息。此外,在株高形成的关键发育时期,对候选基因进行表达动态模式分析。【结果】北农103携带的矮秆基因被定位于分子标记Satt 373和XH-8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8 cM和1.0 cM,对应于大豆品种Williams 82参考基因组的195 kb物理区间;候选基因IAA16序列分析表明,高秆品种海系13 DNA序列中的第1564位碱基为A,而矮秆品种北农103为C,导致北农103候选基因IAA16编码氨基酸由酪氨酸突变为丝氨酸;海系13在第1571位碱基为G,而北农103为C,导致北农103候选基因IAA16编码氨基酸由丝氨酸突变为苏氨酸。【结论】经DNA序列和蛋白结构分析推测,候选基因IAA16在北农103中发生变异,在海系13开花期该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北农103,推测IAA16的等位突变基因是调控北农103矮秆性状的基因。

    2021年03期 v.36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36 ] |[引用频次:0 ]
  • 玉米ZmCCT基因缺失区段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蛋白表达

    徐阳;崔丽娥;赵新玉;张兆恒;王丽;宋亚申;王维香;

    【目的】旨在纯化玉米ZmCCT基因缺失区段的原核表达蛋白。【方法】依据ZmCCT氨基酸序列中的CCT保守功能区,利用PCR技术获得ZmCCT基因的缺失突变体DNA片段,分别构建4个原核蛋白表达缺失区段。【结果】成功获得3个缺失区段的原核蛋白:ZmCCT_(1-300),ZmCCT_(300-540)和ZmCCT_(1-540)。【结论】该研究不仅有助于ZmCCT多克隆抗体的纯化,还将为探索ZmCCT的抗病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2021年03期 v.36 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596 ] |[引用频次:0 ]
  • 不同激素组合对广藿香试管苗再生芽发生的影响

    李新源;张娜;张琰;黄晶晶;贺爽;赵东利;

    【目的】为广藿香的快速繁殖及育种提供新的方法。【方法】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6-BA(6-苄氨基嘌呤)、IAA(吲哚乙酸)、NAA(萘乙酸)等3种激素,单独或配合使用诱导广藿香试管苗再生芽的发生,共设计10个组合。【结果】除对照组的诱导率较低(19.2%)外,其他激素组均优于对照组,其中有5组诱导率达到100%,包括6-BA与IAA或与NAA组合中的4组,以及单一激素组即6-BA 0.5 mg/L组。繁殖系数及生长状态均有所不同,繁殖系数超过4.0的有2组,分别是MS+6-BA 1.0 mg/L+IAA 0.2 mg/L及MS+6-BA 0.5 mg/L组,且这2组差异不大。【结论】以MS+6-BA 1.0 mg/L+IAA 0.2 mg/L及MS+6-BA 0.5 mg/L为较佳的诱导广藿香试管苗再生芽发生的激素组合。

    2021年03期 v.36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27 ] |[引用频次:1 ]

园艺科学

  • 基于组学的板栗栗蓬与栗壳主要成分分析

    范斯然;范佳佳;刘阳;张卿;邢宇;秦岭;

    【目的】为进一步对板栗栗蓬和栗壳进行资源化利用,研究其次生代谢物成分是基础和关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次生代谢组学的方法,通过聚类热图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等方法,对同一品种板栗成熟栗蓬和栗壳2种组织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板栗栗蓬和栗壳中共检测到364种次生代谢物,其中酚酸类91种、黄酮121种、木脂素和香豆素23种、鞣质39种、生物碱24种、萜类20种、其他类的次生代谢物46种。栗蓬和栗壳2种组织在次生代谢物种类与含量上表现出差异。在栗蓬和栗壳中筛选出两者间差异次生代谢物133种。【结论】板栗栗蓬和栗壳中次生代谢物种类具有显著差异。栗蓬相对于栗壳,次生代谢物构成以鞣质和酚酸类为主,而栗壳则以黄酮和原花青素A1为主。

    2021年03期 v.36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346 ] |[引用频次:7 ]
  • 板栗栗疫病抗性QTL定位

    王泽华;聂兴华;张煜;郝雅琼;李伊然;张卿;张铁强;王广鹏;秦岭;邢宇;

    【目的】研究板栗栗疫病抗病基因的QTL位点。【方法】应用区间作图法,以‘燕山早丰’ב燕晶’正反交子代为作图群体,鉴定175个子代接种栗疫病菌后的抗性,进行板栗栗疫病抗病数量性状位点的初定位。【结果】在LG1、LG5、LG6、LG7和LG11连锁群上鉴定到13个栗疫病抗性数量性状位点,其中,np1010、lm1157和hk52位点贡献率较高,分别为12.0%、8.3%、8.1%。【结论】鉴定到3个可能与板栗栗疫病抗性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

    2021年03期 v.36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301 ] |[引用频次:4 ]
  • 网纹甜瓜工厂化种植模式与传统种植模式的比较分析

    李婷;杨夕同;李胜男;曾剑波;李新旭;

    【目的】比较分析网纹甜瓜工厂化种植模式与传统种植模式的区别。【方法】监测2种种植模式网纹甜瓜的养分需求、生育期、生长量,果实膨大速率、品质和产量等指标。【结果】2种种植模式各有优劣,工厂化种植模式生产效率高,标准化程度高,但投入成本高;传统种植模式的果实商品率和品质均较优,但标准化程度低。【结论】2种种植模式均存在一定局限,工厂化种植模式需选择高附加值的产品,通过一定的运营手段,实现收支平衡;传统种植模式可通过扩大规模,培养熟练技术工人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节本增收。建议种植者选择适宜的模式种植。

    2021年03期 v.36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189 ] |[引用频次:5 ]

畜牧兽医

  • 枸芪提取物对蛋鸡生产性能和鸡蛋品质及鸡蛋营养成分的影响

    陈长增;霍金金;褚耀诚;李祯;郝壮;李建东;于晓红;刘凤华;

    【目的】通过对蛋鸡生产性能、鸡蛋品质、氨基酸、脂肪酸成分的检测,探究枸芪提取物作为饲料添加剂在畜禽养殖中的适用性,为未来实用型添加剂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用3 600只315日龄的健康大午金凤蛋鸡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处理组,每个组设12个重复,每重复15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添加0.1%枸芪提取物的基础日粮,饲养84 d。测定蛋鸡的生产性能、鸡蛋品质和鸡蛋营养成分。【结果】枸芪提取物的饲喂可显著提高蛋鸡平均蛋质量,显著降低异常蛋数(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鸡蛋品质中蛋黄颜色显著加深(P<0.05),35~56 d、63~84 d的蛋壳质量显著提高(P<0.05),饲养35~56 d哈氏单位、浓蛋白高度显著提高。另外,试验组显著提高鸡蛋中天冬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这些风味氨基酸的含量(P<0.05),以及蛋黄中总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P<0.05),尤其是降低了n-3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同时降低蛋黄中总饱和脂肪酸/总脂肪酸的比例。【结论】枸芪提取物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改善鸡蛋品质,优化鸡蛋营养成分。

    2021年03期 v.36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385 ] |[引用频次:8 ]
  • 德系西门塔尔牛F1代的生产性能初步调查

    张爽;梁怡;段忠意;李杨;周元清;杨红杰;刘丑生;张银花;郭凯军;

    【目的】研究德系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牛(弗莱维荷牛)×荷斯坦牛杂交F_1代(简称:德系西门塔尔牛F_1代)在中国的生产性能。【方法】通过收集黑龙江、天津、河北和四川4个地区的4个牧场内德系西门塔尔牛F_1代生长性能、产奶性能和繁殖性能的相关数据,对比牛只在中国不同地区的生长性能、产奶性能及繁殖性能并做出简要分析。【结果】德系西门塔尔牛F_1代在中国生长性能、产奶性能、繁殖性能表现良好,牛只体质量、体高、体长和胸围均受地区环境影响极显著(P<0.01),不同地区牛只日产奶量、体细胞数及繁殖性能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德系西门塔尔牛F_1代具有乳肉兼用牛的优势,可为中国乳肉兼用牛的发展提供数据参考。

    2021年03期 v.36 4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198 ] |[引用频次:3 ]
  • 凝结芽孢杆菌BC-HYI对肉鸡生长及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

    申维维;吴琼;胡迪;温海京;胡婷;范矿士;王建舫;张永红;崔德凤;

    【目的】通过分析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屠宰指数、肠道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探究凝结芽孢杆菌BC-HYI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3日龄健康、体质量110~140 g的肉鸡7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基础日粮加杆菌肽);凝结芽孢杆菌低剂量组(基础日粮加凝结芽孢杆菌BC-HYI,细菌数2×10~7 CFU/mL);凝结芽孢杆菌中剂量组(基础日粮加凝结芽孢杆菌BC-HYI,细菌数2×10~8 CFU/mL);凝结芽孢杆菌高剂量组(基础日粮加凝结芽孢杆菌BC-HYI,细菌数2×10~9 CFU/mL)。试验期为35 d,每7 d为一个周期对试验肉鸡称量体质量、采血和剖检。【结果】凝结芽孢杆菌低剂量组、凝结芽孢杆菌中剂量组可以显著提高肉鸡生长性能与屠宰指数;凝结芽孢杆菌中剂量组、凝结芽孢杆菌高剂量组提高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作用的效果显著且持久;凝结芽孢杆菌中剂量组促进乳酸菌的生长,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效果更优。【结论】2×10~8 CFU/mL凝结芽孢杆菌BC-HYI可以改善肠道形态结构,调节盲肠内乳酸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对肉鸡具有显著促生长作用。

    2021年03期 v.36 5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362 ] |[引用频次:6 ]
  • 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肠上皮细胞对CD4+T细胞分化关键分子mRNA的影响

    石凤阳;李焕荣;

    【目的】探讨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的猪肠上皮细胞对CD4~+T细胞分化关键分子mRNA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磁珠法分离猪外周血CD4~+T细胞,与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48 h的猪肠上皮细胞共培养,收集共培养后72 h的T细胞,荧光定量PCR检测CD4~+T细胞分化关键分子变化。【结果】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细胞因子IL-4、IL-17A、IFN-γ、TGF-β1与转录因子T-bet、GATA3、RORγt、Foxp3的mRNA水平均被显著下调,而IL-10的mRNA水平被显著上调。【结论】感染猪圆环病毒2型猪肠上皮细胞抑制CD4~+T细胞分化关键分子mRNA水平,提示CD4~+T细胞向Th1细胞、Th2细胞、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分化被抑制,而IL-10的上调激活CD4~+T细胞向高分泌IL-10的CD4~+T细胞分化。

    2021年03期 v.36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13 ] |[引用频次:2 ]
  • 柔嫩艾美耳球虫微线4N端蛋白序列分析与真核表达

    王黎霞;张鹏;张建军;安健;

    【目的】为了获得重组柔嫩艾美耳球虫微线4N端蛋白。【方法】根据Genebank设计柔嫩艾美耳球虫微线4N端基因特异引物,RT-PCR扩增该基因,经Blast与Genebank公布的该基因比对,而后构建该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pPICZαA/EtMIC4N,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小规模表达该蛋白,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表达的蛋白鉴定,再以摇瓶的方式进行大规模表达。【结果】RT-PCR扩增获得柔嫩艾美耳球虫微线4N端基因序列,大小为773 bp,经比较,与目的基因开放阅读框相似度99.5%,其中有4个碱基发生突变,1个gap。PCR证实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电转后的毕赤酵母用甲醇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发现在上清中有45 kD的条带,说明成功表达该蛋白,且该表达系统可持续获得较高纯度的目的蛋白,以摇瓶的方式进行大规模表达,每升能够纯化到约10 mg的目的蛋白。【结论】毕赤酵母成功表达重组柔嫩艾美耳球虫微线4N端蛋白,为该蛋白免疫原性的研究奠定基础。

    2021年03期 v.36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154 ] |[引用频次:4 ]
  • 巨型艾美耳球虫裂殖子的分离和纯化

    张榕珍;王黎霞;郭许情;张健;张天宇;张建军;安健;

    【目的】为了获得纯净的巨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maxima)裂殖子。【方法】对25日龄白羽肉鸡口服接种3×10~5巨型艾美耳球虫卵囊,在其感染后48~124 h取十二指肠末端到卵黄蒂后5 cm处肠段,收集裂殖子并计数,确定分离裂殖子的最佳时间;将所取肠段均分为5段,分别对裂殖子进行计数,筛选分离裂殖子的最佳肠段;通过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对裂殖子进行纯化并分管收集,确定收集较高纯度裂殖子的最佳时间。【结果】在感染后84 h所收集的裂殖子最多;此外,从空肠中后段及空肠末端肠段中分离出较多数量的裂殖子,占总数的62%以上;通过DEAE-52纤维素柱层析获得44 mL纯度较高的裂殖子。【结论】分离巨型艾美耳球虫裂殖子的最佳时间为感染后84 h,最佳肠段为空肠后段,收集1~44 mL洗脱液能够获得纯度较高的裂殖子。

    2021年03期 v.36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23 ] |[引用频次:1 ]
  • 二乙烯亚胺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WN株灭活疫苗中的应用

    崔德凤;黄文强;董剑辉;温海京;刘希红;张志刚;张永红;

    【目的】通过甲醛和二乙烯亚胺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WN株的灭活效果比较,获得一种适合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疫苗灭活的生产工艺。【方法】将二乙烯亚胺接种小白鼠观察二乙烯亚胺的毒性。分别使用甲醛和二乙烯亚胺,在室温条件下灭活PEDV-WN株病毒液8、12、16、20和24 h,取灭活后的病毒液接种生长良好的单层Vero细胞,进行灭活效果的检验;同时,取灭活检验合格的病毒液进行无菌检验。灭活合格的病毒液乳化配苗,进行安全性和效力试验。【结果】接种二乙烯亚胺的小白鼠28 d均健活,状态良好;甲醛体积分数为0.3%,灭活16 h可使病毒液完全灭活;二乙烯亚胺浓度为0.010 mol/L,灭活12 h可使病毒液完全灭活;灭活合格的病毒液无菌;将不同方法灭活后的病毒液乳化配苗,接种3~5日龄的仔猪,安全性较好,未观察到不良反应,然后用PEDV-WN毒株攻毒,二乙烯亚胺灭活制备的疫苗比甲醛灭活制备的疫苗保护率高。【结论】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WN株病毒液中加入浓度为0.010 mol/L的二乙烯亚胺,在室温灭活12 h,可使病毒完全灭活,且制备的疫苗安全性好,保护率高。

    2021年03期 v.36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326 ] |[引用频次:2 ]
  • 布鲁氏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巫秀红;刘庆斌;张永红;郭俊林;张玮;崔德凤;

    【目的】根据DNA序列数据库上已公布的布鲁氏菌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 Omp) Omp 25基因,设计一对引物和荧光探针,通过反应体系优化,建立一种布鲁氏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以构建的外膜蛋白目的片段重组质粒为标准品,验证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标准曲线。通过对34份已知临床背景的样品检测,验证该方法的敏感性。【结果】建立的布鲁氏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验证符合率100%,最低检测限约为100 copies/μL,敏感度的检出率为100%,建立标准曲线的R~2为0.994,扩增效率99.73%。【结论】建立的布鲁氏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可以用于布鲁氏菌的检测。

    2021年03期 v.36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686 ] |[引用频次:13 ]
  • 7批北苍术样品药效组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文君;赵雅芬;冯莹莹;田晔林;王建舫;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检测北苍术中β-桉叶醇、苍术素和苍术酮的方法。【方法】采用YMC-Pack ODS-A(150 mm×4.6 mm, 5μm)色谱柱,以乙腈-10%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0 nm;流速1.0 mL/min;柱温26℃。【结果】β-桉叶醇、苍术素和苍术酮进样质量浓度在0.0040~1.0000 mg/mL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2;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9.07%、100.18%和100.81%。【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用于北苍术药材中β-桉叶醇、苍术素和苍术酮含量的测定。

    2021年03期 v.36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795 ] |[引用频次:1 ]

园林

  • 北京市植物群落的植被覆盖率对绿地温度的影响

    李世隆;冯丽;曹硕;贾博文;王秋月;马晓燕;

    【目的】以研究北京市乔灌草型、乔草型、乔木型、灌草型4种植物群落的植被覆盖率对温度的影响为主要目的。【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及运用Arcgis等软件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4种植物群落的植被覆盖率对温度的影响。【结果】绿地在达到一定植被覆盖率后,温度稳定在一定区间。4种植物群落中,乔灌草型对温度的影响最为明显。乔灌草型植被覆盖率达到53%~56%后,温度变化不明显;乔草型植被覆盖率达到54%~56%后,温度变化不明显。乔木型植被覆盖率达到51%~55%后,温度变化不明显;灌草型植被覆盖率达到50%~54%后,温度变化不明显。【结论】绿地温度与4种植物群落的植被覆盖率均具有负相关性,其中乔灌草型对温度的影响最明显。当植被覆盖率达到50%~55%时能发挥其最大降温效果,此结论符合《北京森林城市发展规划》中提到的城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49%以上的标准。

    2021年03期 v.36 8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781 ] |[引用频次:7 ]
  • 农林型产业绿道构建方法研究——基于北京市平谷区大桃产业资源要素评价

    曹硕;冯丽;李世隆;贾博文;马晓燕;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平谷区大桃产业进行资源要素评价,构建农林型产业绿道。【方法】采用资源要素评价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北京市平谷区大桃产业的空间特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最小累计阻力模型进行以北京市平谷区大桃为主导产业的农林型产业绿道构建。【结果】通过资源要素评价建立农林型产业绿道评价因子指标权重:资源因子0.33、环境因子0.21、科技因子0.16、市场因子0.13、体验因子0.08、规模因子0.06、竞争因子0.03,根据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对大桃潜在节点与廊道进行生成与优化,形成最优绿道路线结构。【结论】以北京市平谷区农林型产业绿道构建为基础,规划形成"一核、三轴、四种植区、多节点"的空间布局,既能有效解决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又是对绿道理论体系的补充。

    2021年03期 v.36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12 ] |[引用频次:1 ]

食品科学

  • 植物乳杆菌SD26的筛选及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作用

    乔荣更;张红星;谢远红;金君华;刘慧;

    【目的】从泡菜中成功筛选分离出1株乳酸菌并对其抑制白色念珠菌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涂布平板法从四川大凉山农家泡菜中分离筛选出1株乳酸菌,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NA基因序列对其进行鉴定。测定该筛选菌株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活性大小、生长曲线影响、最小抑菌浓度和细胞形态作用,初步研究其抑菌机理。【结果】菌株SD26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其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圈直径可达到26 mm,共培养能显著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该植物乳杆菌SD26对活菌数为3.0×10~7 CFU/mL的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活菌数为4.0×10~8 CFU/mL。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该植物乳杆菌SD26能破坏白色念珠菌细胞膜的完整性。【结论】从泡菜中筛选的乳酸菌为植物乳杆菌SD26,其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活性是通过破坏其细胞膜起作用。

    2021年03期 v.36 10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1045 ] |[引用频次:8 ]
  • BasS/BasR双组分系统调控大肠杆菌对植物乳杆菌素BM-1敏感性研究

    陈欣玥;金君华;张红星;谢远红;

    【目的】探究BasS/BasR双组分系统调控大肠杆菌对植物乳杆菌素BM-1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共沉淀技术筛选大肠杆菌中与植物乳杆菌素BM-1相互作用的互作蛋白;测定植物乳杆菌素BM-1处理下互作蛋白基因突变大肠杆菌的活菌数和电导率变化,分析其对植物乳杆菌素BM-1敏感性变化;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基因突变体大肠杆菌细胞膜上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筛选并鉴定出大肠杆菌中与植物乳杆菌素BM-1互作的蛋白为BasR蛋白,分别敲除basr基因和BasS/BasR双组分系统相关的bass基因后的大肠杆菌对植物乳杆菌素BM-1敏感性上升,但电导率无显著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BasS/BasR双组分系统缺失显著降低大肠杆菌中与细胞膜相关的基因dgka、mlaf、eco的转录水平。【结论】大肠杆菌BasS/BasR双组分系统缺失提高大肠杆菌对植物乳杆菌素BM-1敏感性,其机制可能是下调菌体细胞膜相关基因表达、降低细胞膜稳定性。

    2021年03期 v.36 107-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195 ] |[引用频次:3 ]
  • 动物双歧杆菌A12的肠道动态分布规律及其对便秘缓解效果研究

    马京升;任培豪;任颖;金君华;刘慧;

    【目的】检测动物双歧杆菌A12的肠道动态分布规律及其对小鼠便秘的缓解效果。【方法】采用大鼠动物模型,分别一次灌胃和7 d连续灌胃2.5×10~(9 )CFU动物双歧杆菌A12活菌细胞,不同时间点收集肠道内容物,利用菌株特异性引物,应用叠氮溴化丙锭与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方法定量检测动物双歧杆菌A12在肠道各部位的存活数量;进一步采用小鼠便秘模型,评价动物双歧杆菌A12对便秘小鼠的排便及小肠蠕动情况的改善效果。【结果】一次灌服,动物双歧杆菌A12在胃、回肠、结肠和直肠的排空时间分别为6、24、36和48 h。连续7 d灌服,灌服结束7 d后大鼠盲肠和结肠均可检测到动物双歧杆菌A12活菌细胞,14 d后低于检出限;此外,动物双歧杆菌A12活菌细胞可以显著提高便秘小鼠的排便质量、数量、含水率,及其小肠推进率。【结论】动物双歧杆菌A12可通过胃肠道并在肠道内有至少7 d的留存能力,可以显著缓解便秘症状。

    2021年03期 v.36 114-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347 ] |[引用频次:1 ]

  • 新型营养基质让工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

    <正>河北承德,拥有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的重要定位。承德境内"八山一水一分田",矿业发达,800多座尾矿库足足占了全国的1/17,年排放量达到2亿t,给资源、环境、安全等带来巨大压力。北京农学院积极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2018年起,连续两年与承德市人民政府签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助推承德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围绕尾矿资源化利用和矿区生态修复工作,专家团队攻克粉煤灰再利用和凡西营粉煤灰库环保难题,开发专用立体绿化基质和不同园艺作物育苗基质配方。据统计,以凡西营现存的

    2021年03期 v.36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105 ] |[引用频次:0 ]
  • 运用智慧农业技术推动生态蒲洼建设

    <正>房山区蒲洼乡地势高峻、海拔在407~1 870 m之间。空气质量良好,日照条件较好,昼夜温差大,属于冷凉气候,植被覆盖率89.6%,林地野菜资源丰富,有"北京小西藏"的美誉,2005年被北京市政府正式批准为市级自然保护区。北京农业院在蒲洼乡设立教授工作站,秉承精准引智、信息化帮扶、和谐宜居、健康发展理念,立足蒲洼实际需求,从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生活服务三个方面,打造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相融合的智慧美丽乡村模式。结合蒲洼自然保护区特点,学校专家团队在当地构建生态环境智能监控体系,定期

    2021年03期 v.36 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120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